经济日报:充错话费应可退回
来源:经济日报 李 苑
日前,经济北京一市民在移动支付平台充话费时,日报因输错号码误将1400元话费充至他人手机号,充错追回无果,话费引发关注。经济不少网友表示曾有过同样经历,日报有的充错误将话费充到空卡或弃卡,连被充值者都联系不到;有的话费是被充值者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最后只能认栽。经济
错充的日报话费为何难以追回?一是与运营商充值规则有关。通过充值卡缴费的充错,由于充值卡无记名,话费一经使用无法退还。经济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充错话费,日报一般也无法拦截;二是充错与平台的责任意识欠缺有关。作为第三方的移动支付平台,目前能提供的话费充值服务仅限于充值本身;三是与维权成本太高有关。有些案例数额不大,甚至都不够诉讼费用,但要找律师、举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需要付出不小的诉讼成本、时间成本等。
充错话费真的没有解决方案吗?如今充话费的途径很多,包括去营业厅直接缴费、购买充值卡、移动平台支付等。但若在营业厅缴费,由客服人员失误导致的错充是可以追回的,这也说明充错话费的返还在技术层面具备可行性,而是在规则制定上存在一些漏洞。
堵住漏洞的关键,在于运营商。运营商应厘清利益关系,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范围。要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同时应建立更人性化的机制。比如,在充值确认前提供二次信息核对,再次提醒号码等重点信息;提供充值话费到账延时服务,让充值者有时间撤回错充的话费;或是在错充发生后,有相应机制协同双方转移话费,尽量不给充值者和被充值者造成负担。
尽管错充话费的主要原因是充值人自身操作的失误,但对于移动支付平台而言,是否充分履行提醒、告知义务,是否尽到核对责任,以及出现错充时是否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和后续服务等,也考验着平台能力和责任心。对此,平台若能建立相应提示和补救措施,以多一步的精细化服务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不失为一种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方法。充值者也不要惧怕麻烦,应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利益。比如,可依据合同法中存在“重大误解”为由,向运营商提出撤销合同请求,或根据民法典以“不当得利”起诉被充值者等。总之,应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流程,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百科)
- 高瓴失去耐心? 良品铺子遭遇清仓式减持
- 中国空间站水稻已长至30厘米
- 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2》
- 理臣中国,四次香港上市失败后转赴美国,纳斯达克IPO
- 俄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
- 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河北查处烧烤店打人案背后“保护伞”
- 汝州“怪鱼”被捕获,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有多大?
- 一码通办21项便民服务!北京交管部门推出业务办理新模式
- 热威电热实控人家族IPO前分红3.3亿元 新产品量产当年产能利用率超200%
- 河南渑池实行三天全域静态演练,回应:周边市县有疫情
- 9月1日起首都机场通州线运营时间调整
- 银泰黄金:原材料价格上涨 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降15.03%
- 机构:到2022年底用于智能手机的LTPO-AMOLED将同比增长94%
- 《新神榜:杨戬》票房破3亿元,《隐入尘烟》票房达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