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雪地行军 总台多路记者奔赴地震灾区
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手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土耳其、丨土黎巴嫩、地震叙利亚等受灾国记者、报道报道员等先后四路人马动身前往灾区,手记其他多路记者多个站点外围支援,丨土土耳其地震报道开始了第一个紧张忙碌的地震24小时。
震后,报道土耳其记者第一落点直播连线,手记以最快速度发回地震情况后便开始整装,丨土快节奏的地震报道战役已打响,灾区探访刻不容缓。报道2月的手记土耳其多地持续暴雪,很多航班中断。丨土加上地震后灾区机场受损,地震大量救灾物资需要第一时间空运导致机场无法向公众开放。驾车前往反而是此时最迅速的办法。
△总台驻安卡拉记者陈慧慧赶赴地震灾区途中发回现场报道记者将阿达纳灾区作为报道的第一站,那里交通条件还算完备,公路状况相对较好,是多数救援团队的集结地,也是前往震中的必经之途。但前往灾区的一路上风雪交加,行车缓慢,总台记者的车辆与一些救护车、军车和救援车辆一路同行。
△总台土耳其报道团队赶赴地震灾区途中与救援车辆同行因为暴风雪,能见度非常低,车速不能太快。当地时间13时20分左右,车行过半,又遭遇土耳其第二次强震。几经波折,两名记者经过了7个多小时,终于抵达阿达纳。
△土耳其阿达纳倒塌建筑救援现场照片很多前往灾区的救援队,包括物资和重型运输机械在阿达纳集结,随后再进一步深入灾区。地震导致的破坏随处可见,一栋14层的居民楼在震后完全倒塌,楼板层层堆叠,塌成了仅有两三层高的废墟,救援人员只能从最顶部一点点清理。令人揪心的是,在这栋楼的地下一层曾传来呼救电话,那里的幸存者亟待救援。一个年仅17岁的志愿者对记者说,他从当天早上5点就赶来帮助清理废墟,冻得双手都没了知觉,但到了晚上还是不想退下来。他说他知道地下一层的求救电话,但望着地面上一层又一层的废墟,他感到自己无比的虚弱无力。这些都被总台记者的镜头一一记录了下来。
△安卡拉站记者陈慧慧震后发回视频报道除土耳其外,周边叙利亚、黎巴嫩也受地震影响严重。尤其是叙利亚,其阿勒颇省同土耳其接壤,距离震中较近,极有可能伤亡惨重。6日震后,大马士革站报道团队随即决定开车前往探访。途中,团队与前方各省居民联络得知,叙利亚共有五个省受灾,情况不乐观。很多当地媒体的消息也陆续发出,随着救援的展开,死伤人数也直线增加。为保证新闻时效,报道员海达尔在行车途中就展开报道工作,英语、阿语双语出镜,将最新情况汇总传回总台各个频道。
团队决定将哈马省作为报道第一站,因为前方居民反馈哈马省一座7层建筑坍塌,有超过125人被废墟掩埋,目前生死不明。
△叙利亚哈马省建筑坍塌搜救现场经过3个小时车程,团队抵达哈马省灾区。当时建筑坍塌现场正在下阵雨,哈马省红新月会协调人说,恶劣的天气给救援带来了很多困难,被掩埋的居民目前只救出45人,大多数人仍在搜寻中。
现场灾民也描述了地震情形,“凌晨4点在地震中突然惊醒,急忙跑出家门,然后就看到旁边的楼轰然倒塌”。尽管心系救援结果,但阿勒颇的灾情报道更是刻不容缓,团队在哈马省完成报道后,马不停蹄继续向阿勒颇前行。
经过大约3个小时的车程,当地时间7日16时30分左右,报道团队抵达阿勒颇东部重灾区。阿勒颇大部分区域供电不足两小时,拍摄工作必须赶在夜幕降临前完成。在报道过程中,团队探访废墟,采访细节,目睹了一列列救护车穿梭、民众在一排排遗体中辨认亲人的场景,画面令人无比伤感。
△叙利亚阿勒颇地震灾区地震灾区的夜晚让人惴惴不安
是夜,在现场救援人员的提示下,叙利亚报道团队离开现场,冒雨前往一处灾民安置点。当地灾民带着老人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生活取暖,度过寒冷艰难的第一晚。现场灾民乔治告诉记者,他的房子在震后摇摇欲坠,他们无家可归。
△总台叙利亚报道员前往灾民安置点土耳其的夜晚更加令人忐忑,土耳其的两位记者在阿达纳省度过了灾后第一个夜晚。当地很多居民区都空荡无人,因为担心余震,大部分民众宁愿选择在户外度过。整个一片街区仅有一家亮着灯,无法想象那家人是以怎样的心态留在家里。
记者们这一晚也过得惴惴不安,手机叮叮当当响个不停,遇难人数不断攀升,仅有的几个小时休息时间大家都没睡踏实。他们在床头放了一个空杯子,夜里一旦有余震发生,掉落的杯子可以及时把人叫醒。当晚户外不停有狗叫,还能听到飞机低空飞行的轰鸣声,一次又一次震得窗子咯咯响,估计是军方在运送救援物资。
△土耳其阿达纳灾民临时安置点紧张的24小时暂时告一段落,截至北京时间2月7日,土耳其地震报道中,中东地区9个站点记者参与,前方各路记者发稿超过百条,首发消息成国内报道信源,也引发微博话题关注,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过7亿次,讨论数突破5万次。我们的报道仍在继续。
翌日,经过短暂的休息,土耳其当地时间7日上午,记者看到阿达纳省的救援工作依然在持续中,不断有被困人员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由于灾区余震不断,很多当地民众还是在临时搭起的安置点,而不太敢回到家中居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