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5.66万亿元 专家称专项债是稳投资的重要政策工具

炒股就看,今年权威,月地元专专业,债发行及时,规模工具全面,专项债稳政策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投资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包兴安
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今年前7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达5.66万亿元。月地元专其中,债发行剔除135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后,规模工具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34540.13亿元。专项债稳政策
专项债券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重要抓手,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月地元专今年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债发行保持了较高规模。国务院5月31日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在前7个月就已发完,发行节奏明显快于往年。”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专项债资金拨付到项目落地开工需要一定时间,政策面要求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意在保证可用专项债资金能够在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从而真正发挥稳投资的作用,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根据7月27日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各地组织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3724亿元。从资金投向看,新增专项债券分别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4797.53亿元,社会事业2652.68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246.83亿元,交通基础设施2103.50亿元,农林水利1124.47亿元,生态环保498.52亿元,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221.01亿元,能源79.11亿元。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项债是当前稳投资的重要政策工具,其适用于有一定收益的重大项目。受专项债加快发行的带动,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随着地方加快专项债使用,将对下半年稳经济起到托底作用。
在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已经发完的情况下,市场普遍关注如何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为基建投资补充“弹药”。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有助于弥补社会需求不足,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需求。中央财政要做好限额调配,尤其是前期基础好、项目储备足、负债压力小的地区,可以深挖专项债的资金使用潜力,实现本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做好专项债的风险防控。
作为政府性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债余额受限额约束。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376474.30亿元,其中专项债务限额218185.08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47503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专项债务202645亿元。
冯琳表示,专项债务限额与余额尚存在差额,还有一定的运用空间。若“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下半年最多还可加发专项债15540亿元。
白彦锋表示,从专项债投资领域的选择上看,可以聚焦与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基建。事实上,我国不少地方已经在这方面,尤其是算力资源的投入和布局方面行动起来,良性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
“建议进一步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增强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吸引国企、民企、外资等各种市场主体在专项债资金的支出过程中‘各显身手’。”白彦锋称。
相关文章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9
- 金融支持房地产“第三支箭”正式落地,房企股权融资政策迎优化调整。11月29日早间,A股地产股开盘掀涨停潮,中国武夷000797)、城建发展600266)、阳光股份000608)、中交地产000736)2025-07-09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茅台股价有救了?29日,股价高开近4%,截至午间收盘报1586.60元/股,上涨5.08%。其他白酒股也普遍上涨,其中涨超5%,涨超4%,、、、2025-07-09
中教控股将于2023年3月29日派末期股息每股0.3357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9- 加强监管,使青年租客更有安全感,是租购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近几年,一连串长租公寓“爆雷”的背后,呈现出黑中介、押金纠纷、长收短付、卷钱跑路等行业乱象。虽然各地主管部门也在出手整治租赁市场,但是原有的2025-07-09
- 财联社11月29日讯编辑 马兰)欧洲能源危机袭击了绝大多数行业。早在9月,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就警告中小型公司已经陷入困境,正在“尖叫”呼救。而基础化工业的停摆,现在正威胁到德国供水系统的稳定。据2025-07-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