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涌入实体经济 2月信贷料继续高增

炒股就看,资金权威,涌入月信专业,实体及时,经济继续全面,贷料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高增
●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2月以来,资金资金面边际收紧,涌入月信资金利率震荡走高,实体银行间市场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多数时候运行在2%的经济继续政策利率上方。
专家认为,贷料信贷投放正快速消耗大行超储,高增造成其资金融出能力下降,资金构成本轮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的涌入月信重要背景。换言之,实体货币市场资金面的紧张从侧面印证了有效信贷需求改善,资金正从金融体系流向实体经济。同时,本周以来,央行连续开展千亿级公开市场操作,加大“补水”力度,表明其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取向没有改变。
信贷投放保持较快节奏
在春节假期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消退后,2月以来,市场上资金利率快速上行。
从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来看,22日,DR007上行2个基点至2.18%,近20日平均值为2.07%,高于2%的7天期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此前在2月16日,银行间市场1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和DR007盘中分别冲高至4%和3%,创近期新高。
专家分析,近期货币市场资金面收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信贷投放持续加快。1月,信贷开门红显示企业融资意愿增强,宽信用加速推进。进入2月,银行信贷投放可能仍然保持了较快的节奏。
“本轮资金面偏紧,主要紧在大行。”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说,大行是货币市场上主要的资金融出方。2月以来,六大行在质押式回购市场净融出规模明显下滑,说明大行近期资金偏紧。
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覃汉介绍,1月信贷数据大幅好于预期,2月以来票据利率显示信贷投放情况或仍较乐观;市场普遍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主要来自政策推动的基建和制造业等领域,而国有大行是此类贷款的主要供给方。
“近期信贷投放大幅消耗大行超储,而再贷款申请频率以按月或按季为主,因此央行再贷款补充基础货币与大行信贷投放消耗超储之间存在时间差,造成大行超储偏低、进而融出能力大幅下降,这是本轮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重要背景。”覃汉说。
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提到,2月以来对公贷款投放情况较好,1个月期票据转贴现利率维持在2%以上,预计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概率能够实现同比多增。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企业缴税、地方债靠前发行,以及节后银行回笼现金偏慢等,也对短期流动性造成了一定影响。多种因素作用下,资金面持续略微偏紧。
加大力度呵护资金面
专家预计,在对公贷款投放情况较好、央行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同业存单面临到期压力等因素影响下,资金面边际收敛与紧平衡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
从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取向没有改变。2月15日,央行超额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维稳资金面态度鲜明;在2月16日资金利率攀升后,2月17日随即开展8350亿元逆回购驰援流动性,单日实现净投放6320亿元。
本周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保持在千亿元级别,2月20日至22日累计开展7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加大力度呵护资金面。专家认为,这有利于平抑资金面的短期扰动和资金利率中枢波动,稳定市场预期。
“宏观经济回稳向上与筑牢金融安全网,仍需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和资金面的平稳宽松。”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预计,下阶段央行将继续以动态微调短期流动性为主要着力点,继续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相关文章
- 发改委网站消息,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何立峰主任指示要求,11月18日上午,国家发改委投资司负责同志主持召开部分省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2025-07-09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9
- 9月6日消息,跌超20%,市值跌破100亿港元。此前高盛下调复星旅游文化目标价至14.6元,评级买入。高盛发表研究报告指,复星旅游文化01992.HK)中期业绩符合预期,核心EBITDA预期达到11亿2025-07-09
日元跌至24年来新低仍未见底?多家投行下调预期:或会跌至145
财联社9月6日讯编辑 刘蕊)在上周跌破140的关键心理关口后,本周日元继续延续下跌趋势。周二,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跌破141整数关口,续创1998年8月以来新低。今年以来,日元兑美元已累计下跌逾18%,2025-07-09- 建立金融科技良性循环体系 促进全球经济实现合作共赢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金融科技在提高金融的普惠性、韧性,甚至社会保障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日益成为全球金融创新和金融竞争的一大焦点。然而,2025-07-09
- 2022年基金中报新鲜出炉啦,我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张杨、郑巍山、袁曦、卢轶乔、方伟几位基金经理在基金中报中的观点,大家来看看吧。张杨“展望2022年下半年, 中国经济正在从过去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2025-07-09
最新评论